圖為兩萬噸重載列車駛過朔黃鐵路滴流磴站
朔黃鐵路作為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2萬噸重載列車規模化開行已達7周年之久,最高年運量超過3.6億噸,是國家能源集團運輸的“大動脈”。隨著運量不斷提升,重載列車常態化開行,原有的基礎設施運維模式面臨新的挑戰。為提高重載鐵路基礎設施一體化、智能化運維水平,該項目作為國家能源集團2020年十大科技創新項目被批準立項并開展研究。
“歷時3年自主研發,我們采用了無人機、機器人自動巡檢、在線監測、北斗衛星定位、AI識別等智能感知技術,建成了‘空天車地’于一體的基礎設施檢測監測體系,打造了具備數據共享互通、深度學習、智能分析等能力的企業級智能大腦平臺,對工務、電務、供電設備狀態數據進行一體化、智能化管理,有效彌補了傳統運維模式的不足,有力支撐了運維工作的評估與決策,設備安全水平和運維效率顯著提升。”朔黃鐵路科技部經理介紹道。
圖為智能運維人員對各類生產數據進行監控
據悉,智能大腦平臺目前已接入既有業務系統19個,研發智能算法130余項,構建評估預測模型15個,可提供近800項應用功能,滿足朔黃鐵路用戶管理、生產工作需求。初步應用結果表明,基礎設施設備檢修效率提升30%以上,設備運行質量提升20%以上,設備維修成本降低15%以上,線路、接觸網、通信信號關鍵部件壽命延長15%以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表示,運用感知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鐵路智能運維已成為現在和今后研究的重點方向;此次朔黃鐵路發布的重載鐵路基礎設施智能運維技術從本質上改變了傳統的運維模式,率先在此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對行業發展具有示范作用。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30條,運營里程11127.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5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6.9億人次,進站量16.1億人次。6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1.8億人次,降低6.3%,同比增加0.7億人次,增長2.7%。6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17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71條,運營里程9638.2公里,完成客運量26億人次,進站量15.5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087萬人次,進站量5401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4條,運營里程518.7公里,完成客運量987萬人次,進站量935萬人次。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149.3公里,新增運營線路4條,為寧波地鐵8號線一期、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西段和東段、廣州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新增運營區段7個,為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段、紹興地鐵1號線支線北段、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段、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段、南昌地鐵2號線東延段、重慶地鐵6號線東延段、天水有軌電車示范線二期。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